为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部署,本学期,我校以开展“我和我求学的城市”主题教育为契机,把增强对家乡、对天津的浓厚情感作为涵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与各学部(院)线上线下多维联动,聚焦津门风情、人文胜迹、文教精粹、地方风物、红色记忆等方面,通过读书交流、研学打卡、特色实践、“津”彩讲述、原创文化作品、网络互动等载体形式,带领学生打卡津门故里、了解城市底蕴、品读津沽文化、讲好津城故事,引导广大学生做热爱家乡、热爱天津、热爱求学城市的人,自愿做天津文化的传承者、传播者,立志扎根津沽大地,用实际行动服务天津发展。
本期,来自教育学部、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国际教育交流学院的同学们打卡千年古镇杨柳青,游运河,品民俗,探寻津沽记忆,感受古镇魅力。
第一站:大运河天津段
全长1794千米的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在天津境内南起静海区靳官屯九宣闸,北至武清区木厂闸,流经我市7个区,长174千米。天津是沿运河而立而兴的。金在漕运咽喉三岔河口驻兵。明初朱棣在今北大关处渡运河攻入南京夺得皇位后,为纪念“天子津渡之地”赐名“天津”,在此设卫筑城。天津境内沿运河兴建的城镇有唐官屯、陈官屯、东双塘、静海、独流、杨柳青、天穆、北仓、双街、杨村、下伍旗、河西务等。河西务曾是元、明、清三代的京畿重镇。运河天津段沿岸可称是一条绚丽多彩的文化廊道。如今尚存的古建还有杨柳青的文昌阁、石家大院和武清区的慈航禅林。津门园林之冠水西庄也留存下一对石狮子和两幅水墨山水画。运河上的九宣闸和筐儿港坝,百多年来在控制运河流量及供水、防洪等方面也一直发挥着重大作用。
第二站:杨柳青民俗文化馆(体验年画绘制)
杨柳青民俗文化馆展示了古镇的运河、大院、年画、民俗等,馆内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观众可亲身体验昔日的市井文化和民俗风情。
展馆共六个展区,分别为“运河通航,年画起源柳口”“商业发达,年画描绘繁荣”“乡淀富足,年西祈福民生”“赶大营商,丝路百艺进疆”“戏曲艺术、古镇民情百态”“非遗传承,魅力无穷”,介绍了杨柳青年画的形成与发展,展示了在杨柳青木版年画中表现的本地特有的民间生产生活习俗。整个展览以年画为线索,介绍杨柳青的岁时节俗、渔猎农耕、生活百态、婚丧嫁娶、民间信仰、建筑风俗(包括砖雕、门楼)、商业买卖等,原汁原味地表现了旧时杨柳青的风貌。观众也可从中看出杨柳青年画题材丰富、贴近生活的特点。
在工作人员的示范和指导下,同学们近距离学习、亲身体验了杨柳青年画的印制过程,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三站:杨柳青镇文化站
在与杨柳青镇文化站联合举办的“非遗进校园”活动中,同学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杨柳青非遗文化展示等内容,更立体全面地感受到了古镇魅力。
杨柳青镇文化站是一处独立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地处石家大院大戏台,2018年9月建成,居于镇中历史文化旅游区,建筑面积2000余平米,室外活动面积2500平米,属于大型文化中心,为全镇近11万人口服务。周边有得天独厚的大院景区、运河景区活动场地以及年画文化、运河文化、大院文化、民俗文化资源。站内设有11个专用活动室,空间设置合理、功能完备,包括展览室、培训室、美术室、排练室、健身室、音响室、化妆间、管理辅助用房、多功能活动厅等。音画、乐器、健身、多媒体等器材、用品等配备充足。全面实施群众文化免费开放。
文化站含区级图书分馆一个,和西青区图书馆进行了分馆建设,通借通还,设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投入0.55万元,藏书3000册,馆内无线网络信号全覆盖。同时,站内拥有一个面积近300平米的大舞台,是历年西青区进行消夏惠民演出的首选场地。
今年,杨柳青镇启动“杨柳迎春”文化旅游年活动,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持续推出文旅精品,增添津门古镇魅力。师大学子也将全年参与其中,在看中学、游中学,感受人文情怀、体验古镇民风。
第四站:石家大院
清末民初,天津先后出现了实力雄厚的“八大家”,其宅院习称某家大院,均为津沽名宅,如今保留下来的仅有杨柳青的石家大院。石家大院由住宅院、厅堂院和两座跨院组成。正中为纵跨南北的箭道,中部分设两座门楼。门楼南门脸为时尚的砖筑西洋式拱门,北面则是传统的垂花门。两座门楼的垂花门看似相同,细看则发现上面雕饰的倒垂荷莲,一处含苞欲放,另一处则莲子满蓬,呈生长序列状,真是匠心独运,妙不可言。住宅院由四套四合院组成,各院出入可径直走暗门箭道,互不干扰。厅堂院设客厅(鸳鸯厅)、戏楼和佛堂等,是接待、娱乐、宴饮和祭祀的场所。东、西跨院分别为用人住地和家塾用房。南部辟作石府花园。石家大院各层建筑墀头和门楣等均饰以精美砖雕。隔扇、门、窗、花罩、楣子和柱枋,采用浮雕、透雕和圆雕,无一不精。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五站:杨柳青木板彩绘年画——玉成号年画坊
杨柳青年画创始于明代,产地不限于杨柳青,附近的炒米店、古佛寺等十几个村也以生产年画为副业,可谓“家家都会点染,户户皆善丹青”。杨柳青年画采用木版套印和人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刀锋版味,又有精细描绘,色彩绚丽,题材丰富,雅俗共赏,且创作紧随时代,在北方木版年画中独领风骚。清代,曾为慈禧画像的高桐轩,把在清宫见到的富丽典雅景象,移到《瑞雪丰年》等作品中,海派名家钱慧安等也把文人画的创作特点融入作品中,大大丰富了杨柳青年画的表现手法。旧时杨柳青年画贴法也有讲究,院门贴门神,内室贴门童,炕周贴炕围画,水缸之上贴缸鱼,细长条的窗旁画多成对,等等,处处喜庆吉祥,展示了传统年文化的风采。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制作技艺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研学感悟
文学院 高琳晗
杨柳青一行,让我领略到不一样的天津民俗文化。古镇的文化底蕴不仅在于历史积淀,也都印刻在了其民间手工艺中,运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点、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让人流连忘返。热爱我求学的城市,挚爱我大美津城!
美术与设计学院 赵泽鹏
此行中,我对被称为“天津第一家”“华北第一宅”的石家大院印象颇深。大院中收藏大量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历代作品和具有中国古建筑特色的天津砖雕陈列,集中了130余件砖雕,是古代建筑装饰艺术完美呈现,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令我直观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匠心独运。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欢
此次研学实践活动,我们沿大运河石碑而行,真切感受了千年古镇积淀下来的民俗历史文化,体验了孕育出中国四大木版年画之首的杨柳青年画,还有闻名津京的杨柳青风筝和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参观了建于1875年曾有“华北第一宅”之称的石家大院,让我们对天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作为津门学子,我们要担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自觉开拓文化创造力,增强文化自信,努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 侯康艳
这次的古镇之行,我们走出校园,更加近距离地感受到了天津浓郁的文化氛围。杨柳青木版年画通过寓意、写实等多种手法表达了人民的美好情感和愿望,寓意吉祥,雅俗共赏;身处石家大院,见证一段历史,聆听古宅诉说一个家族的兴衰;运河文化、年画文化、民俗文化、大院文化交相辉映,展示了天津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也会把这次研学实践的所闻所见分享给家人和身边的同学们,也希望我们将来学有所成,为建设更美好的天津贡献出自己的力量。